2025年暑期登峰计划大学实验室开放活动圆满收官
随着盛夏的余温渐行渐远,2025年暑期“登峰计划大学实验室开放活动”也在全国学子的热烈反响中圆满收官。这场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探索之旅,自7月9日正式启动以来,吸引了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的900余所中学的近万名中学生踊跃参与。他们怀揣着对科学的无限热爱与憧憬,走进顶尖高校的科研殿堂,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,开启了一段开拓视野、探索新知、点燃梦想的科研逐梦之旅。
本期活动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中国农业大学、天津大学、同济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东南大学、武汉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、电子科技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以及兰州大学等12所顶尖高校的学院和实验室联合登峰平台组织开展,共举办44个活动,包含22个线上活动和22个线下活动,覆盖人工智能、航空航天、能源动力、集成电路、电子信息、机械工程、生命科学、药学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,为中学生们提供了沉浸式科研体验的宝贵平台。
顶尖高校携手 汇聚一流师资
活动均由国内部分顶尖高校的40余个高水平科研与教学平台设计实施,涵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全国重点实验室、创新实验室、实验教学中心以及相关院系,充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,搭建起面向中学生的前沿科研实践平台。
在师资配置方面,活动汇聚了来自各高校共200余位在科研与教学一线的专家、教授和老师,形成了高规格、多元化的导师团队。其中既有享誉国内外的院士和长江学者、国家级青年人才等学术带头人,也有深耕科研多年的教授、高级工程师以及富有实践经验的研究员,同时还包括部分学院院长、副院长以及招生办公室老师等,从学术视野拓展、科研能力培养到未来发展方向引导等多个维度,为学生提供了启发式的高质量学习体验。
活动师资
内容聚焦前沿 激发科研热情
活动内容设计上紧跟当前科技发展,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科技前沿领域。各高校结合自身学科优势,围绕人工智能、芯片技术、航空航天、生物医药、新能源和海洋科学等领域,为中学生量身定制了一系列兼具知识性、实践性与趣味性的实践项目。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,更通过真实的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学以致用,深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乐趣。
例如,“电子科技大学芯苗计划集成电路线下研学营”,引导学生们借助精密设备观察芯片结构,并体验芯片高温氧化、刻蚀等工序;“同济大学航空航天线下研学营”中,学生们亲自制作了小火箭,并参与酒精火箭动力实验研究等航空创新素养挑战活动;而“天津大学创医未来实践探索线下研学营”则让学生一次接触脑机接口、智能康复、显微技术等多项实践……激发他们对科研探索的热情。
形式多元并举 实现深度参与
登峰计划大学实验室开放活动打破了“听讲式”的授课模式,构建了“讲授+实操+讨论+展示”一体化的学习模式。
线下活动以“沉浸式体验”为核心,学生走进高校实验室,聆听专家教授的前沿分享,并在老师一对一指导或小组协作中,亲身参与实验设计、动手操作、数据分析与成果优化的完整实践流程,实现“从听懂到会做、从理解到创造”的跨越。例如,在“上海交通大学中法数字孪生线下研学营”中,学生们系统学习了数字孪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场景,并利用仿真软件搭建虚拟工厂模型,完成了数字孪生DEMO搭建。
线下活动专家讲座
线下活动学生参观实验室
线下活动学生实践
线上活动采用“直播课”方式,让学生通过理论讲解、案例分析、虚拟仿真实验、主题探究等,掌握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最新进展。例如,在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线上研学营”中,学生们掌握了移动机器人的设计方法和控制原理以及Arduino编程知识,亲手搭建了移动机器人控制电路并编程仿真。
线上活动精彩课堂
此外,活动还特别设置了“师生面对面”“学长学姐分享会”“小组讨论”等特色环节。学生们不仅有机会与高校老师近距离交流,还能与优秀学长学姐交流学习经验,提前了解大学生活与学术氛围,实现科研启蒙与个人发展的双重收获。
师生面对面 学长学姐交流分享
成果收获显著 反响热烈深远
活动不仅注重知识传授,更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与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。通过系统学习与实践,学生在多个维度获得显著成长。在知识层面,学生接触到了大学阶段的专业课程内容与前沿科技动态,拓宽了学术视野,弥补了中学课程与大学课程之间的知识断层;在能力层面,通过动手实验、项目设计与团队协作,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、动手实践能力、沟通表达能力等得到系统锻炼;在认知层面,学生对科研工作的本质、各专业的实际内涵以及自身兴趣特长有了更清晰地认识,为未来的专业选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学生们通过为期1至5天的学习,完成了“课题研究”“实验报告”“创意作品”“答辩展示”等多种形式的实践任务。活动作业通过大学审核后,可获得由各高校和平台方联合颁发的活动证明材料。这些成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用于完善个人综合素质评价档案,同时也可以作为未来申请综评和强基的辅助材料,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有力支持。
部分学生作业展示
从实验室专注的眼神,到答辩现场自信的陈述;从对未知的忐忑探索,到对梦想的坚定追求——每一位学子都在这段旅程中完成了自我突破与认知升级。登高方能望远,笃行终将致远。2026寒假“登峰”之旅,我们共赴新程,再攀高峰。
学生评价
▍上海交通大学中法数字孪生线下研学营
本次活动极大增强了我对人工智能与重大工程,特别是能源领域交叉应用的兴趣。数字孪生技术在核电站安全预警、运行优化中的价值让我看到了明确的应用前景和意义。期望自己未来能考入交大,主修人工智能、计算机或相关工程专业,并能将其应用于核工程建设等大国重器及民生福祉的领域,正如教授在结营仪式上对我们的寄语“成为改变AI的学生,而不是使用AI的学生”。
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李同学
▍天津大学创医未来实践探索线下研学营
参加“创医未来”研学营,我深刻体会到医学的严谨与创新。从腹腔镜器械的精密操作到缝合技巧的细致要求,每一步都彰显“精准医疗”的核心;天堰科技的模拟设备让我看到技术如何赋能医学教育;而外科手术的实践课程则强化了我对“知行合一”的理解。作为准高三学生,这次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职业视野,更坚定了我未来投身医学领域的决心——用科学守护生命,以创新推动医疗进步。
江苏省苏州中学 顾同学
▍电子科技大学芯苗计划集成电路线下研学营
本次研学营是一次深入半导体世界的宝贵旅程。通过专家讲解和实地参观,我深刻理解了芯片从设计到制造的复杂流程与精密工艺,真切感受到“中国芯”突破背后的巨大挑战与科研人员的艰辛。活动不仅揭开了芯片技术的神秘面纱,使我直观掌握了半导体原理、集成电路等核心知识,更让我认识到芯片作为现代科技基石和国家战略产业的关键地位。这次经历点燃了我对微电子领域的浓厚兴趣,也让我深刻领悟到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,激励我今后夯实基础,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天津市耀华中学 汪同学
▍同济大学物理创新线下研学营
本次活动通过专家讲座、实验体验和小组科研三个环节,让我受益匪浅。专家讲座中,我开阔了视野,了解了前沿物理研究与物理思维的培养方法;实验环节中,我接触了先进的实验设备,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直观体验,深刻体会到先进仪器对科研的重要性;小组研究则让我掌握了文献检索等基本科研技能,锻炼了多角度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,最终的答辩分享也提升了我的表达与交流能力,为此次活动画上圆满句号。
北京市第八中学 范同学
▍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线下研学营
此次活动,教授和学生志愿者带领我们开展了多个生动有趣的实验,分享了精彩的观点与报告,让我开阔了眼界,加深了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认知。通过与优秀学长学姐的交流,我收获了宝贵经验,更真实地了解了大学生活,也对自身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。衷心感谢各位教授的悉心指导、领队的帮助、志愿者学长学姐的关照,以及登峰平台和东南大学提供的宝贵机会。
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林同学
▍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能源技术线下研学营
参加这次登峰计划研学营,让我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有了全新认识。从最初认为只是“烧锅炉”,到通过讲座了解新能源的飞速发展和行业的绿色转型,我深刻体会到能动学科不仅关乎实验室,更与现代生活、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息息相关。这段经历拓宽了我的视野,也坚定了我以西交大能动学院为目标,深入学习新能源技术、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。
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 陶同学
▍武汉大学医眼看世界线下研学营
“医”眼看世界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思想的转折点,它让我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这次活动中,我看到了老师们对活动的精心策划,看到了同学们精益求精的精神。它不仅仅教会我医学知识,更让我懂得了对生命要有敬畏之心。珈珞山上知识与仁心教诲,我终生难忘。再一次表达我对老师,小生命的感谢与敬畏!
阜新市高级中学 曹同学